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及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特色小镇的培育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切入口。
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明确提出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目标。同年7月,住建部、财政部及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147号),则正式拉开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序幕。随后,住建部、发改委等则分别联合国开行及农发行,旨在从金融角度为特色小镇培育工作保驾护航。
特色小镇的建设包含“前期策划、整体规划、配套建设运营、产业引进和发展”等诸多过程。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禀赋、技术、资金、人才等条件不一,所以地方政府如何在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运作下扮演好引导者与服务者的角色,将成为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文试图从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涉及的主要问题出发,从剖析特色小镇培育中的关键要素出发探讨一下当前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路径。
一、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的概念区分。
2016年10月,国家发改委在《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6]2125号)中首次对特色小镇及特色小城镇的概念进行了明确区分。特色小镇主要是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这里强调了特色、新兴、资源聚集、创新等特点。而特色小城镇是指“以传统行政区划为单元,特色产业鲜明、具有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建制镇”。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特色小镇是一个创新发展的平台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行政建制镇,特色小镇的建设可以在一个建制镇内,但不局限于建制镇。而特色小城镇在建设范围上即是指一个建制镇。此外,二者在发展内容、模式、轨迹等方面亦不相同。
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及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特色小镇的培育则成为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切入口。特色小镇以“突出特色、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为原则,在实现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经典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发展的基础上,以产兴镇、以产立镇,最终实现生态、生活、生产的“三生融合”。这与过去人们所说的特色小城镇,含义也有显著不同。
二、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要素分析。
特色小镇是一个集产业、城市基建、人文社区、自然环境、文化历史于一体的空间发展平台,它是一个众多要素融合的有机整体。特色小镇实现的是各要素的有机整合,而不是功能的简单叠加。如何实现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是特色小镇实现最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关键要素之“产”
这里的“产”是指小镇的“特色产业”。特色产业是立镇之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特色产业的选择将直接决定小镇的命运。特色小镇是国家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及有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战略选择,特色小镇的建设归根结底要能实现当地的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促进产业链的不断优化升级,以经济发展解决当地就业问题,以经济发展吸引更多优质资源的集聚。因此,产业的选择将直接决定特色小镇的未来。
1、聚力主导产业,实现“以产兴镇”。
主导产业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主要的支撑性产业,它是处于成长期并能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具有高成长型和扩散性的产业。特色小镇的产业选择首先应立足本地实际,在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基础上,聚力主导产业,通过主导产业的扩散,集聚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最终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主导产业的选择主要以产业的需求潜力大、技术进步快、部门带动性广、就业吸纳力强等为标准。产业是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命脉,缺乏产业支撑的小镇建设犹如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2、凸显本土特色,杜绝“生搬硬套”。
主导产业的选择应以立足当地实际为出发点,切不可一味的追求新兴产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但生搬硬套的“特色小镇”不仅会失去特色,导致千镇一面,而且还会脱离实际,导致产业发展需求与要素供给不足的尴尬处境。
对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而言,由于具备较好的经济基础,人才、技术、资源等要素比较丰裕,因此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可借鉴浙江经验。在结合当地实际、考量本土经典历史产业的前提下,优先发展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等附加值较高的新兴产业。
对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说,囿于经济经济基础薄弱、人才技术匮乏等条件,在主导产业选择时,要避免好高骛远,重点立足当地主导产业,优先考虑历史经典产业。通过后期突出打造“产业特色”,进而吸引优质资源集聚,以此为基础,完成产业链的升级优化。
(二)关键要素之“城”
这里的“城”指的是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小镇运营及政务管理服务等方面。基础设施的完善及配套服务的提供是产业发展集聚的基础,小镇的成功运营是实现特色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政府创新的管理服务理念是小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便捷服务。
在以保护当地生态系统为原则、不以牺牲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前提下,特色小镇要不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的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提供必要的设施保障。包括:自来水符合卫生标准,生活污水全面收集并达标排放,垃圾无害化处理,道路交通停车设施完善便捷,绿化覆盖率较高,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服务质量较高,教育、医疗、文化、商业等服务全覆盖等。
2、重视小镇管理运营,避免出现“空城”。
特色小镇从无到有是一个集建设与运营于一体的过程。小镇产业是否能实现集聚发展,小镇经济是否能保持持续提高,关键就在于小镇运营。为了避免“房地产式开发”、“跑马圈地”等现象的发生,一方面政府要加强监管,严格审查,正确引导特色小镇的开发。另一方面,政府还应充分撬动社会资本,引入具有丰富运营经验的开发商,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市场化建设运营,进而避免“重建设轻运营”的情况发生。
3、创新政务服务机制,强化社会资本合作。
从建设到运营,无论是建设规模还是融资难度,特色小镇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由于各地区在开发特色小镇过程中所面临的约束条件及城市发展背景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政府在管理及提供服务时就需要创新管理机制。小镇的建设从前期的规划到后期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过程将牵涉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地方政府应充分调动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创新小镇管理机制,在扮演好监督者、管理者角色的前提下,政府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服务者参与小镇的建设,避免“大包大揽”。
此外,融资问题也是特色小镇在建设运营中面临的困难之一。在平台公司剥离代政府融资职能后,政府融资的途径变得越来越窄。而通过ppp模式引入资金、技术、运营经验丰富的社会资本方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特色小镇除去部分公益性建设外,将有大部分属于经营性项目,后期产业发展带来的稳定收入也将成为社会资本参与到小镇建设运营的重要保证。
(三)关键要素之“人”
这里的人指的是特色小镇的参与者以及与之相关的社区建设。特色小镇应以参与者的满意程度作为小镇建设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这里的参与者包括小镇居民、产业发展的生产者、消费者,小镇创新主体,管理服务者等一系列利益相关者。无论是产业集聚还是小镇发展,归根结底都是参与者的集聚与发展。因此,特色小镇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建设运营,以参与者的满意程度作为批判小镇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1、完善社区服务,营造宜居环境。
小镇建设的空间布局要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整体格局和风貌具有典型特征,路网合理,建设高度和密度适宜。小镇的教育、医疗、交通、商业、旅游等基础设施齐备,为小镇参与者提供一个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2、以人为本,实现“三生融合”。
无论是产业集聚发展,还是产业链的优化升级,最终都离不开小镇的参与者。完善社区服务,营造宜居环境只是对小镇的最基本的要求。小镇产业的集聚发展离不开劳动力的集聚,而吸引劳动力集聚的重要因素是小镇有足够的吸引力。这不仅包括产业本身为劳动者带来的收益,还包括小镇本身为劳动者带来的归属感。这就要求小镇的建设运营需以人为本,在满足参与者需求的基础上,实现“生产、生态、生活”的有机结合。
(四)关键要素之“文”
这里的“文”指小镇的文化。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的区别还在于文化方面。特色小镇的建设要求当地的传统文化能得到充分挖掘、整理、记录,历史文化遗存能得到良好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活态传承,形成独特的文化标识,与产业融合发展。
特色小镇重在“特色”,凸显特色是为了防止“千镇一面”,这里的特色既包含产业特色,亦包含文化特色。文化是一个小镇的标签,是特色小镇对外宣传的名片。特色小镇从前期规划到后期的建设、运营均需充分挖掘当地的特色文化,将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特色小镇在前期的策划中应以当地的特色文化为出发点,将特色文化融汇于小镇生产、生活、生态各个方面,真正实现产城融合。
此外,小镇在聚力主导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应积极深挖特色文化,形成文化产业链,以特色文化为载体,在发展文化旅游的同时,尽可能的实现特色文化价值的最大化。
三、结语。
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147号)中,住建部等三部委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在全国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这一目标对各地方政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是地方政府可以此为契机,实现就地城镇化。在充分利用本土资源的基础上,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存量资源的整合利用。然而,特色小镇的建设绝非简单的复制粘贴,并非各项功能的简单叠加。如何在实现小镇“生产”发展的同时,将“生活”与“生态”与之融为一体,这对地方政府而言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地方政府不仅需要创新管理机制,为特色小镇的建设运营疏通道路。还需要充分撬动社会资本,将企业先进的管理运营经验引入小镇的后期运营。中央及地方政府大力提倡的ppp模式将成为特色小镇发展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特色小镇这一汇聚“技术、人才、环境、文化、管理、运营”的空间发展平台,追求的是“产、城、人、文”等要素的有机结合,追求的是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活而新”。如果将特色小镇比作一个人,那么政府将是大脑,企业将是四肢,基建将是骨骼,产业将是心脏,小镇参与者将是血液,历史文化将是灵魂。
欢迎拨打一对一免费咨询电话: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