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察一座城镇的肌理与脉络时,多数人会选择站在最高点俯瞰,因为那样清晰而完整。但当你想走进石湾,最合适的一定是平视。因为定义与构成这座小镇气质的,是藏在街头巷末里不起眼的陶艺工作室;是外表无奇却内有洞天的旧厂房;是百年古窑薪火不息的文化传承;是传统红陶与新式瓷砖的碰撞交融;是热爱石湾,极具本土情怀的人们和他们的故事。
从艺术家到企业家,从外来者到新居民,他们是石湾打造中国陶谷小镇三年路上生动跳跃的音符。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石湾陶谷逐渐成为更具代表性的特色品牌,既有厚重深刻的文化内涵,也有年轻活力的创新创意,为全国特色小镇发展书写了新的样本。
新生代崛起
为创新注入力量
当古老的柴烧工艺遇见年轻人大胆奇妙的创意灵感,会产生多大的能量?在第三期陶谷创意市集的现场,来自广东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的同学们给出了答案。
区别于传统柴烧的精贵雅致,他们所制作的柴烧茶具器皿以石湾红陶为原材料,槐柳和石头为点缀,更追求朴拙无华的自然原始美,寄寓着让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慢下来的设计理念。摊位前人头攒动,几位学生热情地回答着前来询价了解的人们,面对砍价时还有些不知所措。
“可以试验看看我们的文创设计,是否会受到大众和市场的接纳和欢迎”,陶谷创意市集集中于创意陶艺、原创手作、家居软装、创意美食等四大新兴业态,与陶谷企业链合作,实现“陶 ”生态融合的创意市集,帮助摊主提高产量、形成产业,最终孵化落户,自开办来就得到不少年轻创业者的青睐。
传统艺术所呈现的大多为过去的生活方式、生活状态,如何贴近当下,新一代陶艺人正在用文创设计的方式,行走在传承与创新之间。
与柴烧器皿紧邻的,是来自陶艺品牌“酉物”的生肖公仔。因更年轻化的审美,这些公仔备受市场青睐。其品牌创始人正是刘胜记第六代传人伍蔚蔚,出身于石湾陶艺世家的她,既深谙石湾传统陶艺之道,又拥有学院教育经历,是最早入驻南国陶源艺术设计创新工场的陶艺家之一。
酉物工作室
南国陶源艺术设计创新工场位于中国陶谷柒号仓片区,目前有20多名青年艺术家入驻,是佛山首个陶文化主题文创设计孵化器。青年陶艺家进驻后除设计创作,生产、销售等环节都由团队辅助完成,极大程度解决了青年陶艺创作者缺场地、缺设备、缺团队、缺营销、缺资金的问题。创新工场建立仅半年多,合作孵化创作产品已超过100款,投入产业化超过30款,转化率超过30%。
中国陶谷柒号仓片区
拐入石湾老街忠信路的一条巷中,就能看到这座经过改造的红色旧厂房。推开大门,正厅里几位青年陶艺家共享着一个创作空间。曲力鑫正全神贯注的捏着一个迷你小狮子,圆瞪的眼睛和前伏后翘的身姿,生动谐趣。“石湾陶艺很有趣儿,像这样一个小狮子,就是对传统舞狮元素的夸张运用”,这个说话带着儿化音的陶艺家来自中国地图的另一端——黑龙江。
原本在当地做美术老师的他因为一次学术交流来到石湾,偶然被一件石湾陶塑所吸引,之后就变成了陶艺“迷弟”,毫无犹豫地选择留在石湾。
幸运的是,中途入门反而给了他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借鉴铜塑肌理创作陶艺作品、探索玉石与釉融合……在创新运用上,他不受传统限制,总能“脑洞”大开,创作风格大胆有趣。
无独有偶,被石湾陶艺吸引后留在石湾的,还有魏华这样的学院派教授。位于创新工场隔壁的“大庸堂”众创空间,是魏华2014年为青年陶艺家创立的自由创作空间,多次筹办中日韩陶艺交流展、大学生陶艺大赛等活动。去拜访魏华时恰逢周末,来自澳门的学生交流学习队伍正与石湾的陶艺家们共同进行创作,在探讨中不断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魏华大学毕业后就在石湾工作了十年,后因创作离开不到一年,一本《石湾陶展》又把他唤回了石湾。以旁观者的心境再看那些熟悉的作品,魏华突然觉得,“其实石湾公仔一直都是当代的”。回归后,他的创作摆脱了学院体制的模式和约束,诞生了更反映当代人情绪的“新公仔”。
在2019佛山(禅城)陶艺建陶设计周上,“石湾杯”青年陶瓷大赛选择在举办的第十个年头,以“人物”为创作主题。魏华作为策展人,在这次策展语中写到,“世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我们期待青年陶艺家的创新思维与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连接,关注身边、观照自我、关心‘人’。”
魏华认为,石湾陶艺始终反映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情绪与思想,这既是石湾陶艺传承不息的核心,也是它未来发展的方向。
跨界与出圈
用创新助力产业升级
石湾素有南国陶都之称,制陶史可上溯至五千年前。传承和创新,一直是这个行业的热门话题,而时代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让石湾陶艺始终保持着求新求变的特性。
传统石湾公仔的创作格调以仙、家、道、佛为主,而潘柏林曾以《回娘家》这一通俗主题的作品,创新突破了传统题材的应用,开创了以民俗风情、日常生活为表现题材的作品特色。拙朴传神、幽默诙谐的作品风格,一直以来深受大众喜爱。
潘柏林作品 《回娘家》
如今,六十多岁的潘柏林依然高产,创作到凌晨2、3点更是常态,丝毫不逊于年轻人的“996”。潘柏林笑着拿起手机说,“不过半夜创作到两三点时,也还是会忍不住玩下手机再睡。”
功底深厚、技法纯熟的陶艺大师们,不仅肩负着传承的工作,也在以敏锐的触觉把握着时代的变迁。比如青年陶艺家们提倡的“跨界”、“出圈”,在本土陶艺大师眼里也并不陌生。
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封伟民为腾讯一款游戏所创作的“霸王崛起”陶塑公仔一经推出就吸引不少人的目光。陶艺“手办”的形象,突破了传统文化的时空界限,首次走进了“二次元”这个圈子,以令人意想不到的创新演绎,激起了巨大的反响。
封伟民作品 《霸王崛起》
这次尝试,不仅为封伟民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石湾传统陶塑人物创作开拓了更多的途径。“陶艺正在反哺制造业、实业,为其提供新动能。”石湾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黄吉亮说道。无论是潮流的文化品牌、新奇的文创设计,还是跨界产业结合的可能性,陶谷小镇通过文化品牌开展创意生产,以文化辐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做法,切实为石湾陶艺焕发新活力添了一把薪火。
某种意义上,从曲力鑫到魏华,从封伟民到潘柏林,留在这里是因为他们懂得石湾陶艺的过去,也看到了石湾陶艺的现在和未来。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兼具民间性、时代性与艺术性的石湾陶艺,承载并延续了石湾的文脉,也赋予了陶谷最重要的人文精神,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获得认同感与归属感。
颜值与内涵兼具
打造特色文化名片
走出创意市集,可以看到南风古灶景区边的陶谷景点观光专车。专车串联大雾岗森林公园、石湾酒厂、柒号仓艺术设计园等9个陶谷核心景区。
都说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城市,而文化地标就是城市的文化名片。漫步在陶谷小镇中,总能惊喜遇见保留着原来风貌的老街巷。这是石湾通过“绣花针”式的城市小改,重新活化历史,恢复原来的城市肌理和脉络的成效。
陶艺周开展后,承包活动四大主题展览的新石湾美术馆也随之亮相。新石湾美术馆是由石湾酒厂集团打造的,非营利性、公益性的省级民营美术馆,由现任中国美术馆副馆长的梁江担当总监。
新石湾美术馆
美术馆是一个城市活力的催化剂。能吸引到梁江这样的专业人士,是石湾酒厂近年来积极探索文化遗产推进文化繁荣的战略思路。除了新石湾美术馆,岭南酒文化博物馆、“朱紫街”原址复原等系列工程,都是石湾酒厂以搭建岭南酒文化传播平台和体验平台,建设粤酒文化品牌,从而振兴粤酒产业的表现。
中国陶瓷博物馆·汉陶专题馆
同样,凭借强大的产业基础,宏宇集团通过转型文创产业,投资建设的石湾古镇文创园和南风古灶,也相继打造了中国陶瓷博物馆·汉陶专题馆,为陶瓷产业发展添砖加码;修缮了丰宁寺、莲峰书院、宝峰塔等石湾地标性建筑,在南风古灶推出“陶醉”品牌线路,助力陶谷小镇文旅融合发展。
“集团根植于石湾这个陶瓷产业发展的源头地,投入建设这些项目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石湾、了解陶瓷,不只是文化,还包括工业、产业发展的脉络。”南风古灶总经理、石湾古镇文创园副总经理张滢说道。
大雾岗森林公园
今年陶艺周的开幕式放在了大雾岗森林公园,以此为契机,让更多人看到了焕然一新的、高颜值的石湾西片区。文脉传承了石湾的文化精神,地脉则重塑了陶谷小镇的生活美学。博物馆与美术馆让石湾释放更多元的可能性,历史建筑让居民重拾文化乡愁,将人的生活与与小镇的发展相联结,构建“城产人文”高质量融合的小镇风貌。
2019佛山国际手工瓷砖设计大赛作品展
随着“硬件”项目相继投入使用,陶艺周作为“软件”建设的一大重心,以多项活动创新实现了陶艺与建陶的深度融合。比如首次举办的建陶与陶艺融合的手工瓷砖设计比赛,“千陶万家进网点”的文化传承工程活动,不仅让建陶产品有了文化属性,也让陶艺文化带进百姓家居生活。更重要的是,陶艺周以高规格、高定位的设计比赛、展览、论坛,为人才、资源、资本进石湾提供了极佳的发展平台,让陶谷小镇既有“面子”也有“里子”。
打造设计产业高地
科创激发转型新活力
3年来,陶谷小镇已实施22个重点项目,投资总额50多亿元,其中民间投资占比达85%。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为主、多方参与的原则,石湾不断通过三旧改造,更新产业空间,出台《中国·佛山石湾陶瓷创意谷产业集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石湾镇街道特色小镇星级企业成长促进方案》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对创新企业开展奖励,激发民间投资。民间企业在文化产业的投入与规划,强力助推了陶谷小镇的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泛家居创意园
除了南风古灶和石湾古镇文创园两大双创园区,泛家居创意园、广东(佛山)软件产业园等众多园区平台都在发挥着聚合作用。以“一谷十园”为产业载体,陶谷小镇在2.6平方公里内建成超过30万平方米的孵化平台,聚集了科创服务、陶瓷科技、文化创意等各类创新公司1000多家,云集文化、创意、设计人才近2万人。这之中,佛山市清美工业设计策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下称“清美研究所”)自2018年9月落地石湾后便备受瞩目。
佛山市清美工业设计策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
一年的时间,清美研究所的团队规模在不断壮大,从最初的的11人变成现在的24人,已经与不少本土企业展开了合作。“这一年里增加了大量的业务,给了我们的研究人员开拓眼界、深入探讨研究的机会”,除此之外,在经过近半年对禅城中小企业的走访调研,清美研究所发表了《禅城区陶瓷企业工业设计发展现状白皮书》,全面专业地分析了目前工业设计所面临的的困境和难点,其中主要是基础研究的缺失,对用户体验的忽略。
“在基础研究上做好,才有创新产品的出现”,清美研究所副所长汤重熹认为,产品设计出来是给人使用的,而基础研究就是研究人们的生活方式。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石湾率先从国外引进了中国第一条现代化卫生洁具生产线,开创了国内现代化大规模生产卫生陶瓷的历史,但如今,大部分卫浴产品在创新设计上面临瓶颈。清美研究所就针对中国人在卫浴空间的痛点进行了基础研究。如中外人民臀部形状的区别,引出了马桶坐板设计的需求;中外饮食习惯的差异造成粪便粘马桶的情况差异,引出马桶在防粘性能的调整等。
“一个企业、一个产品、一种文化发展到一个较成熟的阶段时,人们很少会从基础层面去构思、去解决问题。”汤重熹认为,石湾陶艺也可以通过基础研究,调查老百姓的家庭结构、生活结构、人口结构,了解知道现代人待人接客的方式,从而寻找新的设计思路。
陶谷小镇的设计生力军并不局限于陶艺领域,清美研究所在“以设计助推智造”上,以科技创新为主线,为陶谷小镇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突破点,找到新的发展途径。
依托陶瓷产业基础,陶谷小镇以“文创 科创”双轮驱动产业升级,为传统产业大镇的新旧动能转化提供了经验,在全国特色小镇中脱颖而出,入选为全国首批15个特色小镇典型案例之一。
以匠心打磨特色小镇,是中国陶谷脱颖而出的关键。在没有开发一平方米的房地产项目的情况下,陶谷小镇通过针灸式改造出了50万平方米以上的产业空间,让旧村庄重获生命,以旧厂房搭建艺术舞台,将工业基地变成文化活教材。
石湾公园旁的青年创客人才公寓
小镇的美学在于小而美,小是经济的、内部的改造,而非外在硬件的、破坏性的开发,将城、景、生活糅合在一起,才是“城产人文”相融合的特色小镇。
在创意市集开市前,观光车正载着从各地前来的游人们,忙碌地穿梭在各个园区景点之中。青年陶艺家摆设出各式创意十足、造型可爱的鼠年生肖公仔。阳光照在公仔光滑的釉面上,折射出亮眼的光彩。
文章来源:佛山石湾
欢迎拨打一对一免费咨询电话: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