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资讯

以乌镇、安仁古镇及彝人古镇为例,详解文旅古镇的开发模式-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人生

来源:中指研究院       作者:中指研究院       时间:2021-06-24

以乌镇、安仁古镇及彝人古镇为例,详解文旅古镇的开发模式

 

文旅古镇开发模式

乌镇

政府主导,持续迭代

乌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5a级景区,2003年成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我国开发较早、国际知名度最高的文旅古镇之一。乌镇的开发模式至今仍是文旅古镇开发的范例,其发展经历了观光游览、度假休闲、文化融合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以乌镇、安仁古镇及彝人古镇为例,详解文旅古镇的开发模式

 

观光游览阶段:乌镇的开发始于1999年开始,市政府牵头、由市财政局、建设局、国土局等13家出资1300万元组建乌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2001年乌镇东栅景区对外开放。乌镇东栅景区以茅盾故居为起点,以观光游览为定位,其开发过程强调对古镇整体风貌的保护,对老旧建筑进行修复,对河道水系进行疏通,并以当地原有资源为主,设置各类手工作坊,本地居民在其中进行手工展示。同时,乌镇东栅并未将原居民全部迁出,而是在尊重其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开发,从整体上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乌镇的原始风貌。

度假休闲阶段:2003年,乌镇西栅区域开始进入开发阶段,与东栅的观光游览型定位不同,西栅以度假休闲为发展方向,在游览业务之外,引入更多的住宿、商务、休闲场所,在景区门票收入之外创造新的收入来源。西栅的改造秉承了对自然风貌的保护,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基础上,重塑街区功能,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西栅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设施改造,使之具备成为度假区的硬件条件。为保证度假区域的功能性,西栅在开发时对原居民进行搬迁,在周边建设安置房、廉价房、廉租房等,尽力保证居民的权益,居民搬迁后的西栅得以进行整体开发、统一经营,被打造成安静、休闲的度假区域。2007年建成后,乌镇引入中青旅进行合作经营,同年刘若英成为乌镇形象代言人,开创了明星为古镇代言的先河;后2009年再引入idg作为战略投资者,在减轻自身资金压力的同时,有效提升了乌镇的经营水平及品牌影响力。

以乌镇、安仁古镇及彝人古镇为例,详解文旅古镇的开发模式

 

图:2015-2019年乌镇经营情况

文旅融合阶段:2010年起,乌镇开始向文化转型,举办乌镇戏剧节、艺术展,新建剧院、美术馆,将现代文化引入乌镇,以旅游加文化驱动乌镇的商业及产业发展。2016年后,乌镇以“文化 会展”为方向,新建会展中心,吸引世界互联网大会选址乌镇,乌镇接连承接多个会展项目,古镇在现代文化产业的驱动下,知名度不断扩大。2019年,乌镇累计接待游客918.3万人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1.79亿元。

安仁古镇

市场主导,再造新生

安仁古镇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始建于唐代,拥有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刘氏庄园和建川博物馆聚落,共有保存完好中西合璧的老公馆27座、现代博物馆(展示馆)47座、文保单位16处、藏品800余万件、国家一级文物442件,被中国博物馆学会命名为“中国博物馆小镇”,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特色小镇”等荣誉称号。

以乌镇、安仁古镇及彝人古镇为例,详解文旅古镇的开发模式

 

安仁古镇的开发过程历经坎坷,前期开发以参观游览为主,缺少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项目运营缺乏规划,景区无法形成规范运营条件,整体环境杂乱无序。2016年,华侨城接手安仁古镇项目,开始以探索乡村振兴的模式对安仁古镇进行再次开发,当时的华侨城提出“文化 旅游 城镇化”发展模式,安仁古镇便成为这一模式的落点,华侨城以“文博文旅文创”的三文产业规划,以“世界博物馆小镇”为目标开始对安仁古镇的改造。

以乌镇、安仁古镇及彝人古镇为例,详解文旅古镇的开发模式

 

图:安仁古镇“三文”产业规划

文博:依托公馆老街、刘氏庄园博物馆、建川博物馆三大核心资源,探索“博物馆 新经济”消费体验新业态模式,建成100座博物馆,形成泛博物馆 微特博物馆两大类型,构建集创作、收藏、鉴定、评估、博览、拍卖交易等为一体的文博产业链。坚持保护与发展并举,编制完成《安仁古镇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规划》,完成了安仁古镇3条老街、13座公馆、210余间商铺、15.8万平方米历史街区的整体修缮。深化校院企地合作,与安仁华侨城、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建立利益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实现合作投资30余亿元。大力实施公馆活化,完成了今时今日演艺消费综合体、华公馆文博展示综合体、油纸伞非遗文化体验综合场景等12个文博综合体打造。

文创:全力实施“两空间三平台”建设,构建“生产创作 展示交流 拍卖交易”文创全产业链,积极推进建设西部最具特色文创产业生态基地。营造生产创作空间,着力打造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文化创新创业园、华侨城艺术家聚落、1458文创园、建川文创街坊、上舍都亭艺术街区。构造展示交流空间,完成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华公馆等建设。打造集聚媒体发行、艺术创作、文博交流、藏品交易的展会平台,举办安仁论坛、安仁双年展、全国近现代收藏交流展等论坛展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学平台,建设安仁智库产学研基地、康佳创投安仁创新中心、成都市城乡社区空间美学研究学院等平台。打造集展览、交易、鉴定、拍卖等为一体的文化产权交易平台,引入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建设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西部运营中心。

文旅:围绕独具天府文化、农耕文明和川西民居建筑风格的川西林盘,建设南岸美村、锦绣安仁花卉博览园、林盘庄园一期等游憩项目。圆满承办首届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经验交流现场会、世界旅游名城建设大会暨特色镇现场工作会,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安仁论坛、穿着旗袍去安仁、第五届天府古镇国际艺术节、成都天府古镇旅游节等活动52场次,接待游客700余万人次。

彝人古镇

市场主导,无中生有

彝人古镇位于云南省楚雄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伟光汇通在荒野河滩上建起的“新”古镇,国家4a级景区。自2005年动工以来,彝人古镇经过前后7期开发,总建筑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集聚了常住人口1.5万,已经成为楚雄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

以乌镇、安仁古镇及彝人古镇为例,详解文旅古镇的开发模式

 

从商业地产到文旅古镇:2005年开发之初,彝人古镇的初期定位为商业地产项目,一期二期建筑多为商住一体类型,底层商铺上层住宅,随着彝人古镇项目的发展延伸。第三期的开发思路由商业地产向文旅综合项目转变,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彝人古镇放弃原先的开发销售模式,转向综合运营,将项目产权掌握在手中,扩大项目的运营空间,逐渐形成商业区和住宅区分离的形式,经过7期的开发运营,彝人古镇由最初的商业地产转变为功能完善的旅游集散地,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的有力引擎。

以乌镇、安仁古镇及彝人古镇为例,详解文旅古镇的开发模式

 

图:彝人古镇打造模式

导入民族文化充实古镇内核:彝人古镇以古代建筑形貌融合云南当地彝族的民居形态,建有毕摩房、苏尼房、姑娘房等彝族特有的民族建筑。在打造古建筑形态的同时,将云南的彝族文化引入彝人古镇之中,令古镇生魂,以文化展示、文化活动、文化赋能为项目注入精神内核及增值空间,这也成为彝人古镇区别于其他新古镇的最大特点。彝人古镇将楚雄当地的彝族文化汇聚起来,形成集中化、规模化的彝族文化展示平台,向外界传达和展现云南彝族的民族文化、生活文化及建筑文化,并推出彝族火把节等特色彝族文化活动。作为没有门票收入的开放式景区,在文化主体区域之外,彝人古镇打造了住宿、餐饮、酒吧、珠宝商铺、风情街等各类商业配套业态,满足游客的全方面需求。2018年,彝人古镇接待旅游人次达1320万,解决了当地近2万人的居住和就业需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文章来源:中指研究院

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人生 copyright © 2021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欢迎拨打一对一免费咨询电话: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