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特色小镇“倒闭”,症结究竟何在?
——同质扎堆,毫无规划。某一小镇声名鹊起,随之而来的就是跟风照搬,大家都希望能趁热“捞一把”。西部某省一处古镇,因热播电视剧的展示而走红,短短两年内,方圆200平方公里内冒出民俗文化村、影视城乃至景观农业园等6个文旅项目,村一级的“小打小闹”尚不在内。有专家直陈,如此“复制粘贴”式上项目,等于自相残杀,哪能形成良性循环?
——内涵空洞,特色全无。这一点许多游客已经看清了:一条小吃街、一条商业街、一个广场、一堆仿古建筑,就是一些特色小镇的全部世界。“去一次不会去第二次,看一个不会看下一个。”有游客说,“去小镇我们希望感受的是文化乡愁,不是看一堆假古董,买一堆地摊货。”
——资本工具,沦为幌子。有个别特色小镇上马莫名其妙,甚至触碰生态或土地红线,结果没建成就被叫停,数亿元投资打了水漂。这是怎么回事?
据了解,一些特色小镇项目获取土地不需要经过“招拍挂”,可以大大削减地产商的成本,因此有些房地产企业就打起借特色小镇“拿地”的算盘。“盖小镇是可以配套一些房地产项目的,说到底卖房子才是正经事,小镇办得起来与否,倒在其次。”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政绩推动,盲目上马。为了政绩“亮眼”,一些地方政府只惦记做项目的加法,不考虑规划的章法。基层干部最头疼的上级硬指标,就是“引进项目”,而特色小镇因为纸面上可以勾勒出多方面的效益,往往成为地方的选择。加之对于领导的“拍脑袋”,约束机制往往缺失,论证环节更是从简,特色小镇“前仆后继”。
文章来源:半月谈
欢迎拨打一对一免费咨询电话: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