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万科内部发布《万科集团内部创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方法》),该文件由万科总裁郁亮签名批准,适用于离职创业员工。文件宗旨为:“鼓励员工在万科生态圈内创业,协助万科构建、丰富生态系统,为客户创造价值。”
上述《办法》显示,内部创业业务开展必须遵守几个原则:符合“城市配套服务商导向”;项目有益于万科生态系统建设;业务可复制,并具备形成规模的可能性;坚持市场化竞争原则,不损害万科利益。
据了解,内部创业限于支持司龄超过2年的内部员工创业,创业项目需经集团试错会批准;员工创业需辞职。参与创业项目的离职员工,可保留离职前的ep积分。两年内创业员工可选择回归万科。
相对应地,万科会为符合上述条件的创业员工提供一定的资源支持。在投资标准方面,单项目万科出资额不超过3000万元,万科累计出资额不超过3亿元;原则上创业员工出资额不应低于万科出资额;万科可能通过股权、债权、可转债等形式出资;轻资产、服务类、技术类业务优先。虽然在市场化原则的前提下,万科对创业团队给予一定的资源支持和倾斜,但内部创业不得使用万科品牌。
此前,郁亮曾表示,原万科高管肖莉、毛大庆离开后,依然是万科的外部合伙人,与万科联系紧密。万科在毛大庆的创业项目优客工场亦有投资。与此同时,虽然在万科没有行政职位,他们也在外面为万科作贡献,比如毛大庆还会帮新上任的北京区域首席执行官刘肖出谋划策。
某位万科内部员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我看来,这个文件就是支持员工在房地产产业链上创业,与万科一直强调的要做纵向多元化、不要横向多元化的理念相符。”另一位万科员工则认为:“这样做可以培育一些新业务,分流一些人员。但我觉得这和社会创业没什么区别,无非是可以拉万科合伙。虽然条款里强调,创业员工将来还可以选择回归万科,但过去那些从万科辞职创业的,我没有看到谁会回来。不能使用万科品牌这一条也很丢分。”
本文来源于南方都市报,作者徐凤,如牵涉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人生的版权问题,请与管理员联系,谢谢!
欢迎拨打一对一免费咨询电话: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