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购物中心等商业设施过剩的情况在中国越来越突出。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报道,受经济减速和中国领导层推进的反腐影响,中国消费市场出现增长乏力。加上电商的冲击,相继有商业设施被迫关门或成为招不到商户的“幽灵设施”。这一影响还波及到进驻中国的外资企业,比如,泰国和英国的零售商已开始调整在华战略。如果中国经济持续减速,更多商业设施遭淘汰的情况将难以避免。
商业设施关门已司空见惯
“在与电商的竞争中经营陷入了困境”,坐落在成都繁华商业街春熙路上的购物中心“成都101购物艺术中心”5月中旬突然关店。
这座5层楼的商业设施于2014年9月刚刚开业。里面入驻了很多销售服装和生活杂货等商品的小型店铺,女店员说“这里店铺租金比较贵,所以商品的价格也偏高。”如果要比价格的话,这里的商品很难与随处可以找到低价商品的网店进行竞争。
在中国,商业设施的倒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泰国尚泰集团旗下的购物中心尚泰百货8月底将在华关闭位于成都的最后一家店铺,正式撤出中国市场。尚泰百货最鼎盛时期曾在中国拥有4家店铺。英国零售商玛莎百货也决定8月之前关闭上海市内的5家店铺。据称,上海市内最近1年已有十几家百货店倒闭。
辽宁省沈阳市的购物中心“阳光百货”门口立着招募租户的广告牌,上面写着“全业态招商”。除商店和餐饮店以外,阳光百货还希望招募金融和办公室入驻其空闲的10万平方米空间。从广告牌似乎可以看出不管怎样也想先招满租户的迫切心情。
经济减速、盲目开发
报道称,难以吸引顾客光顾的原因之一是商业设施的激增。中国地方政府为确保财源,不断地将土地的使用权出售给房地产开发商。而开发商看好消费者随着收入增加,购物意愿增强,竞相在中国各地建设商业设施。
报道称,2014年中国商业设施净增面积约达1.2084亿平方米。按每栋商业设施平均5万平方米计算,中国一年增加了2千多栋商社设施。另有调查显示,仅中国50个主要城市的商业设施净增合计面积就比2年前增加了80%,达到5.6亿平方米。
一方面,中国的消费却陷入增长乏力。2014年中国的销售总额同比仅增11.9%。中国领导层推进的反腐运动导致珠宝首饰等奢侈品消费趋冷,而经济减速更加剧了商业设施的过剩状况。
另外,商业设施缺乏布局和运营经验也是使顾客远离的原因之一。例如,在很多商业设施都能找到“优衣库”和“zara”等,各处设施的差异很小。美国不动产服务公司dtz指出,“如果不能按年龄层和收入层等锁定目标人群,商业设施今后的运营状况将愈发严峻。”
在中国内陆地区和地方城市还有很多在建的商业设施。如果继续盲目地开发下去,将很可能导致商业设施大量关闭,还会对就业造成影响。
本文来源于参考消息,图片源自网络,如牵涉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人生的版权问题,请与管理员联系,谢谢!
欢迎拨打一对一免费咨询电话: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