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存量改造永远都是不变的命题。随着消费升级、存量时代的到来,大量的存量商业逐渐失去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外立面老旧破败,无法匹配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建筑风貌;商业运营单调乏味,传统的百货式商业无法吸引当代的年轻人走入商场,导致商场收入无法匹配城市核心区位的高价值物业,因此,改造升级迫在眉睫。
存量更新改造将成为
城市商业焕新的重要方式
随着我国主力消费群体的消费理念、消费行为模式发生深刻变化,商业地产企业发展模式也开始从大规模增量开发向存量精细化运营转变,存量更新改造将成为城市商业焕新的重要方式。商业地产企业也需主动迎合时代变化,打造符合年轻客群消费需求的业态空间及服务内容,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构筑企业护城河。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形成了一大批存量资产。当前房地产行业已逐步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尤其是商业地产领域,存量竞争激烈,盘活空间较大。未来,如何在建设增量的同时盘活存量资产、实现良性循环对城市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从商业存量改造方式来看,“业态/品牌升级 优质内容”是商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存量盘活的重要途径。购物中心客户通常对体验感有更高要求,商业不再仅作为购物场所而存在,更多的开始承载餐饮、社交、娱乐、亲子等功能,这对商业经营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近几年保租房建设的加快,也为商业存量盘活提供了新的可行路径。
近年来,年轻客群已逐渐成为消费主力群体,消费理念和消费场景也更加多元化,他们更关注商业的体验感和趣味性,商业空间除了消费载体之外,未来或许将更多承载健康、休闲娱乐、多维社交等功能。随着消费结构改变、数字化浪潮、以及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时代到来,购物中心业态升级已成为趋势。同时,消费者对于本土文化认同感以及对国货品牌认可度显著提升,国潮复兴趋势明显,而将本地文化特色与商业消费结合,也为实体商业经营带来新的思路。
存量商业改造案例解析
1、日本南町田grandberry park
日本南町田grandberry park以17年2月闭馆的granberry mall旧址为中心,将城市基础、鹤间公园、商业体、附近的南町田车站等重新综合为一体,创造出的社区友好型“新都市生活中心”。
项目通过融合建筑形式与场地自然空间来打造区别于传统休闲购物环境的新体验。并利用场地现有的自然高差,将车站、商业空间、公园三个区块通过大型阶梯、绿色屋顶和景观连接起来,形成了三个氛围独特的子区域,不仅极大地增加了人流量,而且运动 文化 休闲的结合,使消费者亲近自然的同时,在开放的环境中得到不一般的社交体验。
在中央商业园区的零售店铺之间,穿插有七个开放式广场,使访客在整个购物环境中都能获得亲近自然环境的体验。
除此之外,还将史努比博物馆搬迁至此,在此可以看到超级珍贵的《花生漫画》相关原始手稿和经典画作收藏,作者的创作历程等,场馆会不定期的更换作品,也让更多史努比的粉丝愿意持续光顾打卡。除了文化艺术作品,消费者还能在这里购买到ip周边,比如与角色相关的野餐篮子、原创t恤、甜品等,在工作坊中还可以学习制作自己个性化的史努比毛绒玩具,绘制花生角色等,更强烈的可参与性与体验性赢得了新一代消费者的芳心。
2、重庆华熙live·鱼洞
华熙live·鱼洞,位处重庆核心九区之一,场地占地约30万平米,南北紧邻交通轨道,周边是高密度的住宅区,场地中两座大型公共设施:巴南体育场、巴南篮球馆,是城市重庆市南郊的重要地标之一,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逐渐被遗弃导致衰败。
改造后建成了约8万㎡的沉浸式商业街区,集体育、音乐、艺术等全生活业态为一体,通过生活方式与多种商业场景结合,更新周边空间状态,让文体场馆、周边公共空间和城市生活融入进商业体,为消费群体打造了一种全新的购物体验。
以“体育旅游”为主题,打造了华熙文体中心、hi-zone体育场、hi-park篮球公园、hi-up商业街、时代美术馆、时空滑道、m空间等文体项目,做到了“一场三馆”的复合商业,可以满足国际与国内高端体育文化项目与多种群众性活动需求。
m空间以独特的无立柱调高和下沉式设计为特色,满足国际a级赛事要求而建设的综合性配套训练馆,拥有复合型的百变空间,满足年轻人“今晚去看演出”的文化消费常态。
hi-zone体育场集各种赛事、文艺演出、健身娱乐为一体的高规格室外体育场,给体育爱好者提供超多“续命”赛事活动。
hi-up商业中心休闲、艺术、文创等,以艺术与文化、艺术与时尚、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方式,把当代更多灵动、超前、潮流的艺术形式展现在大众视野里,引导当下年轻人提升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华熙live·鱼洞将自己打造成西南领先的商业标地,离不开自身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不断引进各类演出、国际性赛事、多种艺术资源等,精准刺激消费人群痛点,用多元化资源稳定住消费人群的“多变化”,用体育 文化场景为消费人群打造全方位体验式商业中心。
3、上海港汇恒隆广场
1999年开业的上海港汇恒隆广场,是上海中心城内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上海的十大商业中心之一,拥有40万方的建筑体量,曾是徐家汇商圈的c位,一度引领着沪上西南板块商业的发展。
随着商业产品的不断迭代,上海港汇恒隆广场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为了打造一个更多元化、更开放、体验感更高的购物中心,在建筑立面、空间拓展、室内装饰、场景街区方面,结合自身品牌定位做了升级改造。
建筑结构方面商业穹顶区域里面重塑,营造了商业空间和氛围,装饰调性与品牌融合,主题分区明确,空间层次分明,优雅精致、独特灵动,堪称上海商业改造史上之最。
但项目更多的改造是提升了自身对消费文化的全面理解和对消费者体验需求的洞悉,突破传统同质化的经营模式和销售方式,全力设计一个舒适的“多维空间”,并将数字化营销进入实体商场,开创了购物中心与线上主播合作的先锋模式,将线上与线下模式去劣存优并结合在一起,通过不断创新给予顾客更优质的购物体验。
除此之外,还引进了许多主打互动体验的品牌,如城市滑雪一站式空间snow 51、舞蹈工作室5km、智享健身品牌mobifitness等,多元的内容与持续的输出为消费者打造了一个沪上时髦生活空间,致力于创造一种独特的消费业态。
在业态分布更合理更有序的同时,港汇恒隆的零售地位依然保持水准,据中商数据统计,港汇恒隆的重奢品牌数量跃升全市商场第三,做出这种成绩,背后离不开项目自身的数字化思维与想要突破自身的一次次尝试。
港汇恒隆的这次改造不仅精准了洞悉了目标消费者的心理,更拿捏了消费者的“感官体验”,唤起消费人群的积极情绪,赋予人群舒适感、归属感,让人念念不忘,一次又一次的回到那里。
4、北京西单更新场
the new 西单更新场地处北京传统西单核心商圈,位于西单文化广场地下,前身为77th街购物中心。这里曾经是年轻人聚集的最潮的购物场地,但随着西单商圈不断迭代发展,其业态定位和配比跟不上时代发展,逐渐被年轻人所“嫌弃”,亟待更新升级改造。
西单更新场有地面广场和下沉区域两部分。
广场部分为长安街沿线的首个“城市森林”。树木环抱的中心地带有6000多平方米,最中间的800多平方米种植着各类时令花草,共同构建“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绿色生态。在商业核心区高楼大厦环绕下,这片绿地吸引消费者前来,流连其中,到下沉区域一逛。
下沉区域是更新场的商业空间,也是重点改造部分。项目通过全新的空间形态设计、前沿潮流的品牌组合、打破常规的视觉设计等多维度,为消费者搭建起别具一格的多元体验新场景,构建崭新的潮流地标。
为破解地下商业空间的局限,运营方将原有4层改造成3层,缩小可租面积,通过挑空等设计突出公共空间的通透与舒适。同时,多种业态的互补与交错,像雕塑与家居,书店与花艺等均提升了整体的质感。
西单更新场引入了多元化风格的品牌,提升商场丰富度、潮流度,满足年轻人多元化的需求。其中近一半都是全国首店、北京首店、北京西区首店及高能级概念店集合店。比如,这里的harmay话梅是全国最大旗舰店;studious是内地首家高能级门店;来自日本北海道的芝士蛋挞品牌bake,也是北京首店。通过多家品牌的入驻,塑造丰富、包容、复合性业态的更新场定位,打造京圈年轻人的潮流发生地。
5、北京百脑汇变身美克洞学馆
朝阳门外大街99号,是曾经的“百脑汇”原址,从1998年开始,一直是北京标志性的电子产品卖场,但在电商与实体的变革中,百脑汇没能停止衰落最终闭店。
这座建筑后由美克家居接收,但没有就此设计成一个传统的家居店,而是进行了艺术创作。在外观上,将西域白雅丹地貌与龟兹风格的丝路文脉结合,用现代简洁的块体有序的组合,却营造出了羽毛般轻盈的美感;建筑内部则受丝绸之路文化的启发,将洞穴文明与现代设计理念进行融合,经过改建升级,把这里变身为“美克洞学馆”一书形式的新建筑,充分展现了艺术精髓。
美克洞学馆中以“纯净生活、云顶之上、元气轻氧、生活玩家、理想公寓”五大主题构成了不同空间,每一处陈列都精致到仿佛是一件件艺术品,为大众消费者提供了极具艺术生活方式的感官消费。具有高性价比的新零售体验,同时又满足独特的设计方向与家居商品的特点,为消费者带来了天然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美克洞学馆内,拥有包括美克家居、caracole、yvvy、rehome、轻爵、寻味丝路在内的36个品牌和功能空间,涵盖购物、休闲、设计等服务。除此之外还为消费者提供“现场二维码 洞学馆服务号 心选小程序”等社交化线上体验方式,在这里人们可以赏艺术、聊设计、品生活,让每一位在忙碌之余探索美好生活方式的人们,能“来的开心、留的甘心、逛的舒心”。
从内到外,美克洞学馆宛若一个艺术展览馆,以独特的艺术、文化展现,吸引着人群想要追逐独特、与众不同的猎奇心理,从当下同质化严重的传统业态中探寻全新的未来生活方式,以满足人群对艺术美感的追求,成为人们探索和体验新零售艺术空间的新载体。
“艺术 商业”,不仅是现代年轻人追逐的理念,更是所有商业中心想要达成的期愿,体验沉浸式的空间、探究独特的艺术美学,在这个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是所有人心底期待的更纯粹的“社交打卡”方式。
结语:正值商业存量时代,存量商业改造亦是购物环境需求转变的缩影。无论是从传统的百货跳脱出来打造多元立体的生活场所,或是融入艺术、生态、文化等多元的建筑和空间设计,还是多元体验和享受为上的文化升级,存量商业都需要遵循相关逻辑,“深入骨髓”的探究与实验,才能够华丽转身,赋予项目新的活力与生命力。
【免责声明】本文由商业地产智囊整理编辑,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人生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若有侵权请联系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人生删除。
欢迎拨打一对一免费咨询电话: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