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楼单价欲破两万 合肥宝能城或现危机-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人生
来源:合肥热线 作者:合肥热线 时间:2014-05-19
“350米、400米、500米……“海拔”不断增高,越往上,建筑成本越高,这是所有超高层建筑必须面临的问题。”近日,随着合肥宝能城入驻滨湖,滨湖南部高楼更加“集中”,这对超高建筑后期的运营维护是严重的“考验”。甚至有建筑师表示,超过300米的高层建筑基本丧失了实用价值。滨湖南部,以宝能“摩天大楼”群为代表的超高层建筑,接下来将面临一系列的“高楼病”。
挑战一:单价或达20000元/㎡谁买单?
“摩天大楼”的高额成本在业内引人关注。
“从建筑成本来开,500米的超高层(超高层建筑是指100米以上建筑,以下简称摩天大楼)每平米需要10000元左右。”省城某品牌房企李姓负责人说。
“摩天大楼”的所耗成本为何“惊人”?
业内专家分析,如果建筑过高,就对地基、建筑材料和建筑工艺等方面有特殊要求。由于“摩天大楼”的结构需要能承受巨大重量,必须抗风抗震,对消防设施要求也很高,而且“摩天大楼”有很多服务层,用于装设给水系统、中央空调系统、消防设备等,另外还必须设计若干避难层,以便火灾时短暂逃生。
此外,作为“摩天大楼”的重要交通“大动脉”,电梯配备很多。这些电梯不仅增加设备费用,还占用大量建筑空间,增加了造价和管理成本。
“像合肥宝能cbd这样的‘摩天楼’集群,必须要考虑抗震,随着抗震等级的增高,造价就要翻一倍。所以说,摩天大楼省下来的地皮钱,远不及增加的成本高。”上述房企李姓负责人透露。
目前以写字楼集中最多的北一环与政务区来看,最好的写字楼的市场价格才卖到15000元/㎡。“如果合肥宝能城写字楼面世的话,价格可能要卖到20000元/㎡,这么高的价格,市场能认可吗?更重要的是,未来滨湖第三产业和人口的数量与需求,能否支撑起这些价格不菲又数量庞大的商业体。”某业内人士表示。
面对滨湖庞大的商业地产“负荷”,飙马(中国)商业地产顾问机构的总裁何其琛建议,“大型的商业项目要依托城市的辐射能力,如果城市能力达不到这种水平,或将面临发展困境。未来合肥商业地产开发应与城市经济发展规律相符,寻求差异化发展。”
房地产专家严跃进认为,二三线城市的摩天大楼,能否安全脱手,存在极大的疑问。
专家也提醒投资者:与住宅地产相比,商业地产投资应该更加理性,投资者应该严格地计算投入和产出,否则容易陷入亏损的泥淖。目前,我国大量的商业地产开发已出现亏损和失败的案例,投资商业地产有风险,入市仍需谨慎。
挑战二:超百亿维护费“钱包”是否充裕?
从建设投资的角度来看,高度超过300米,“摩天大楼”就失去了因节约用地换来的经济价值。目前“摩天大楼”从拿地到项目建成,平均开发周期为五年以上,投资规模动辄数十亿或上百亿元,更让一些开发商难以企及,更何况后期运营管理成本。
所以,与天“看齐”的大楼建成后,如何运营维护?这是合肥宝能必将面临的重大挑战。
资料显示,通过对近百年来超高建筑的统计,高层建筑的运营支出非常巨大。以420.5米的上海金茂大厦为例,总投资50亿元,每天的管理维护费就高达100万元。
“它(抽水马桶)的耗电量堪比一座城市,每次使用抽水马桶,都得把水抽吸至天上。”这是美国著名作家吉姆·克兰对“摩天大楼”的评价。
按照英国degw在1999年公布的文件,若将建筑物的寿命定为65年,金茂大厦建设费用与维护费用之比约为1:3至1:4。金茂大厦每天的维护费以100万元人民币计,65年寿命约需237亿元,差不多为建设费用的4.5倍左右,这是个很庞大的数字,是任何建设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所以,这些庞大的资金流,十分考验合肥宝能cbd的资金承受能力。”滨湖某综合体刘姓营销总监说。
挑战三:“高楼病”潜伏需时刻警惕
以合肥宝能cbd为代表的“摩天大楼”们,大楼的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专家指出,从技术角度而言,决定高层建筑安全性的有两个因素:抗炸(包含抗震)和抗火。
对于地震给高楼带来的灾难,已无需多言,而超高层建筑消防灭火救援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因超高层建筑的可燃物集中,火势蔓延快;烟囱效应明显,一座高度100米的超高层建筑在无阻挡的情况下,大火在30秒钟左右,就能沿竖向管井扩散到顶层,形成立体火灾,而人员分布广泛疏散困难。
目前超高层建筑大多采用钢结构,在火灾发生之时,除消防专用电梯以外,一切客货电梯均须立即降到底层,不能使用,大量人流需通过楼梯疏散,层数愈高、人员愈多,所需的疏散时间也愈长。
此外,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还有地面沉降。过多“摩天大楼”使地面“不堪承受”,这也是超高层建筑备受争议的原因之一。
迪拜哈利法塔,因楼体沉重已往地下陷入大约6厘米;上海陆家嘴金融区地面已平均下沉3厘米;som设计的金茂大厦附近下沉6.3厘米。
而在滨湖,未来在以合肥宝能cbd为代表的“摩天大楼”们,是否做好了应对地面“不堪承受”的潜在风险?
短评:作为“先入者”,滨湖世纪金源板块商业项目逐渐成熟。而如今,地铁一号线沿线,即将入市的利港银河广场、万科蓝山、佳源巴黎都市、中海滨湖公馆、淮矿东方蓝海、高速时代城等配备商业;其他板块的千城e世界、合肥金融港口、中翔商业中心、建业壹中心;加上滨湖南部齐聚的万达、恒大和宝能等,可以说目前滨湖商业地产产品正在“勃发”,此时的建设“热潮”也许意味着未来的“供给过剩”。
在纷繁复杂的楼市,我们要敏锐地观察行业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冷静并理性的反思,一个商业地产产品日趋“饱和”的区域,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盲目贪大求急,盲目追求面子,不顾自身实力,不尊重市场规律,“烂尾”不可避免。如何将风险降至最低,如何合理规划,值得每一位房地产利益参与者深入思考。